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法律案例 > 知识产权案例 > 专利法案例 > 以推广专利为由骗取356专利权人187万 21名被告人受审

以推广专利为由骗取356专利权人187万 21名被告人受审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7-04 18:09:10 人浏览

导读:

被告人张留杰伙同被告人马东义等21人,以北京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的名义,以能够为专利权人进行专利转化和推广为由,采取收取评审费等手段,骗取张先生等356名专利权人共计人民币187万余元。11月2
被告人张留杰伙同被告人马东义等21人,以北京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的名义,以能够为专利权人进行专利转化和推广为由,采取收取评审费等手段,骗取张先生等356名专利权人共计人民币187万余元。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近百人进行了旁听,共有13名律师为被告人进行辩护。

山东省的范先生是一种叫做“雕刻折叠机”的专利所有人。2005年,范先生收到了一封来自“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的一份关于开展2005年度“全国重点创新科技孵化项目”申报、推荐及投资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说:“2005年是国家‘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实现‘十五’国家科技体系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同时为配合‘十六’大提出的‘加快创新科技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切实组织好国家有关各项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和优秀实用的专利技术成果忙走入市场,真正实现合作孵化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此,在中国国际高科技产业促进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孵化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委的指导下,经研究决定,由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国专利孵化中心共同组织开展2005年度‘全国重点创新科技孵化项目’申报、推荐、投资工作的活动。”通知中还提到,“针对成熟的科技项目不仅颁发相关证书,还在科技大型权威网站公告宣传,以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移和快速转化;针对优秀的科技发惠及人经严格审查后可推荐为中国科技专家,享受科技专家待遇。”

除此之处,范先生还收到了一份《关于组织2005年度全国重点创新科技孵化项目的申报要求》,《要求》中说:“采取国家政策引导和争取有关银行贷款支持的措施,重点史论的建设和专利项目产业化的建设,支持一批因没有资金而无法生产的中小企业及科研所;重点支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的分困专利发惠及人的创新技术。”也就是说,范先生的专利很有可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帮他的专利找出路。但前提是他要先填一张《全国重点创新科技孵化项目申报表》,还有他获得的包括专利证书在内的一系列证书和报告、证明等,并且还要交700元钱。

在范先生分两次寄去700元钱之后,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又来电话称:“写可行性实施报告还要再交2000元”,可钱寄出不久后,范先生再打电话给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却已经没人接电话了。一气之下,范先生病倒并住进了医院,直到公安机关找到范先生,范先生才彻底知道自己是受骗了。

与范先生同样爱骗的还有其他355人,他们同样是接到一个自称是事业单位的叫做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的人员打的电话,而这些被害人总计被骗了人民币187万余元。

庭上,公诉人在起诉书中提出指控,2004年9月至2006年6月间,被告人张留杰伙同被告人马东义等21人,在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7号院A座一层,以北京国科中联创新孵化技术研究院的名义,谎称受中国国际高科技产业促业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孵化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委的指导,以能够为专利权人进行专利转化和推广为由,采取收取评审费等手段,骗取被害人张先生等356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187万余元。

被告人张留杰在庭上辩称,自己注册的是合法的公司,而他们所从事也是合法的民间商业行为,不存在违法情节。公诉人对此表示,被告人的公司称其可以将被害人的专利进行转化和推广,然而在他只有四间办公室的公司中,所有的职员都是负责打电话拉业务,根本就没有人员是为这些专利进行转化和推广工作,而且他手下的业务员只给外地的专利所有者打电话,北京的一个都没打。并且他公司的办公地址和对外宣称的地址也不是一个,所以即使被害人来北京也找不到他们。

被告人马东义对于自己的行为则称自己在公司只是负责行政管理,并不参与业务,而庭上,法官当场询问其他被告人,则了解到,业务员一到公司,马东义就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包括打电话时如何与被害人表述。

此案尚未宣判。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